您的位置:首页 >首页栏目 > 管理 >

金庸小说里的大侠为什么都在报“杀父之仇”?|父亲节特辑

西班牙诗人塞万提斯曾说过:“父亲的德行是孩子最好的遗产”。

它藏在朱自清《背影》里的橘子中,藏在林清玄《父亲的微笑》里的肉羹中,也藏在莫言《写给父亲的信》里永远板着的脸中。


【资料图】

父亲节即将到来,和爸爸简单聊聊天,聚聚餐,或是让书籍成为爱的载体。

“钛空时间父亲节特辑”给大家推荐了5本精彩书籍,在这些书中一起体会这些成功人士背后的父亲,给了他们人生怎样的影响和改变......

金庸写的很多小说里面,往往大侠主人公都是没有爹妈的孩子,这个是金庸小说的一个特点。郭靖出场的时候他是遗腹子,他是一个孤儿寡母长大的这么一个环境;杨过出场的时候,他爸是杨康也给杀掉了,他也是没有爹的孩子;张无忌出场的时候,他的母亲也是被杀掉了,他也是一个爹妈不全的孩子;到了令狐冲出场就没有爹妈,他的师傅和师娘就是他的爹妈。

那金庸为什么写小说往往都写没有爹妈的孩子,特别是没有爹的孩子?这与金庸先生的父亲早年间被冤屈错杀有关,父亲查树勋对金庸的影响是刻骨铭心且显而易见的,他的死亡彻底地改变了金庸的人生态度。金庸听闻此事后,被无能为力的绝望感笼罩着,在自述中说,自己在香港哭了三天三夜,伤心了近半年。

在金庸的小说里,背负着“杀父之仇”的人物数不胜数,杨过、乔峰、段誉、林平之、郭靖、张无忌、袁承志……这些人中,有些没有能力报仇,有些有能力报仇却不去报仇,但如此多顶着“不共戴天”仇恨的人物,可能也是金庸对“父亲”这个概念的执念吧。这是金庸心里面一直不能释怀的一个情景。所以金庸写小说往往写了很多没爹或者没爹妈的孩子,他用这种小说主人公中间的精神探索来抒发自己内心的压抑的奔腾的感情。

那么一个没有爹的孩子,他面临一个什么问题呢?最大的问题就是“身份”的纠结。而一个成功的父亲,总可以用微小的点滴,帮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一生的那个“身份”。

点击推荐阅读:《笑傲江湖》

梁启超在那个时候,是代表着中国的人格的觉醒,说我们中国要成为一个新的国家,不能人人都追求去做官。一个现代的国家绝不可能是人人都想着削尖脑袋做官的国家,千军万马走那个独木桥去争取去当一个官的国家能够成就的,一定是一个人都有现代人格的国家。

那么到了他的儿子梁思成,他爸是失败者,但他呼吁中国有保护文物的意识,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什么年代呢?是在我们当时,因为时代在思想的局限,我们要大破大立,我们要把北京的城墙那些东西都拆掉,梁思成当时要有很大的勇气大声疾呼,因为这种思想很大程度上是从他父亲来的。

梁启超在给孩子的书信中间就说,我们让你们都到世界上去开阔眼界了,知道什么叫现代,知道什么叫工业文明,但不是要让你们做洋鬼子,你们的根依然跟中国的文化的根性的土壤是连接的,我们要建立一个现代的国家,一定要把中国传统中间的遗产用好,而不是打倒一切。如何重新看待“中国人”这个身份,成了父亲给他带来的一生启迪。

点击推荐阅读:《梁启超家书》

斯坦·李在他年纪很大的时候,回忆他的童年,还会把这一段经历给写出来。说在他12岁的时候,他真的感谢他的爸爸妈妈,他12岁的时候应该经济危机已经过去一些了,罗斯福新政经济已经好转了,那时候美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周期,人家有钱就买了汽车,开始买了汽车出去玩,但他永远没有地方出去玩。

看到学校放假了,人家小孩都爸爸妈妈开着汽车出去玩,他就没有朋友了,朋友身边伙伴都没有了,他一个人在那非常孤独。

结果他的爸爸妈妈居然在他12岁的时候送给他了一辆自行车,他都不知道他的爸爸妈妈是怎么攒出钱来给他买了一辆自行车的,他说当他骑上那辆自行车时,就感觉像一个骑士骑上了战马,他骑着这辆自行车到处去玩,他感觉到心情非常舒畅,有好多美好的想象在他心里出现,好像自己像骑士要去拯救那些公主,这种美好的想象就都出现了。

他其实一辈子的创作都是像他爸爸妈妈给他在贫困的条件下提供的世界一样,尽自己的物质所能:他爸爸妈妈买不起汽车,买了一辆自行车,结果他的想象力把那个自行车变成了好像他骑着一匹王子的骏马。

他爸爸妈妈买不起丰盛的大餐,给家里买了一台搅拌机,结果搅拌机弄点牛奶什么东西,打出来奶昔的那种丰富的口感和配方,使这个孩子感觉到一种精神的盛宴。他创造的这么一些人,从各个地方编起来造起来,各种人物,各种的素材融合在一起,它比喻他的创作经历就像是在用搅拌机搅拌一杯可口的奶昔一样。

父亲的付出,为斯坦李在贫穷中找到了“想象力”这个他依然可以依仗的身份,也成为了他创造了漫威世界里无数的经典“身份”的起点。

点击推荐阅读:《漫威之父》

比尔·盖茨的父亲是老盖茨威廉·盖茨(William H. Gates Sr.),比尔·盖茨以作为老盖茨的儿子而感到幸运和自豪。他承认在他的成长中,老盖茨的智慧和美满的家庭对他的一生影响巨大。

他说:“我的父亲和我的名字一样。我创建了微软之后,人们经常会问他,是不是他才是真正的比尔·盖茨。我一直希望他回答“是”。我希望他告诉别人,他才是其他人都渴望成为的人。

比尔·盖茨曾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他是我想成为的一切”。

比尔·盖茨的父亲老盖茨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他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是美国排名前100的大所。

12岁时,比尔·盖茨沉迷于读书,父母却担心盖茨过于沉迷于书籍,而忽略了人际交往,他们强迫小盖茨参加他们举办的聚会,并在父亲的专业会议上充当服务生,希望使其不再过度沉迷于书本。

正是这样的锻炼让比尔·盖茨在未来自己的人生中敢于去冒险尝试,走上人生巅峰。

点击推荐阅读:《硅谷之火》

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先生一度经商,失败后回家乡教书,最终在地方教育上找到了自己安身立命之所。李云经先生是一个敬业的教育家,是中国传统教育那种传道与授业解惑集于一身的教育家。李嘉诚在童年因此受到很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也许对李嘉诚的人生境界影响最大者莫过于其父亲李云经先生了。李嘉诚年少时曾在半夜醒来,看见父亲仍在灯下批改学生作业的背影,这件事给李嘉诚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从李嘉诚多年以后多次谈及此事看,父亲及其行为已成为一种象征。父亲和那一场景是对李嘉诚人生境界最有力的挑战、警示和支撑。不能只为名利,只做一个名利之徒,人生在世,有可能成就一种高尚的境界。

父亲的熏陶和遗训,李嘉诚永志不忘,时刻铭记在心,并伴随他一生的风风雨雨,使他终身受益无穷,这些也延续体现在他对子女的教育上。

李嘉诚曾说:对子女的教育,百分之九十九应该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即便是他们成人后,也应该是三分之二教他们如何做人,三分之一才是教他们如何做生意。在对儿子的教育中,李嘉诚以身作则,身先力行。

李泽钜和李泽锴都以优异的成绩从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然而当他们想进入父亲的公司施展才华时,父亲却对他们说:“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

两个儿子离开了香港,来到加拿大,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做起。李泽钜成功的经营了一家地产开发公司,李泽锴则成了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在他们创业过程中,李嘉诚冷酷得不近人情,什么都不管不问,任凭哥俩在商海里挣扎拼搏。

表面对儿子抱以否定态度,实则想给儿子们更多试错的机会,让儿子靠自己的能力打拼,先苦后甜,逐渐懂得经商不易。

点击推荐阅读:《四海潮人》

「钛空时间|共读时刻」是钛空时间特约读书栏目。这里是新兴企业家、新一代创变者的精神阵地,以读书、知识、文化为纽带链接每一个独特的个体,解构每一个独特灵魂的思考轨迹。我们每期邀请特约嘉宾通过共读一本好书来探究事件本质,以先进的思想和前沿的视野,为大家捕捉行业新动态,打开创新新思路,掌握发展新方法!

点击阅读宽博士全年书单推荐!

点击进入「宽博士书友会」,观看更多精彩视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